少时读诗不解其意,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背诵古诗词?

    [来源] 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     [发表时间] 2018-06-06 15:47:52 
 

?我在给华人华侨班五年级的孩子们讲授古诗时,领读到“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这一句时,因为在海外的孔子学院做志愿服务,离家已接近一年,我几乎心酸得要落下泪来。可是孩子们全无感觉,只是大声朗读,然后问我:“要求背诵吗?”


上课时的照片

我知道她们如我少时一般,读诗念词,未解其意。

好的诗句是语言的精粹

学习古诗词最好的方法就是背诵,通过背诵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汉语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当我介绍到诗的对仗、押韵与格律时,在国际学校上学的她们反应过来:“英文里也是这样的!”我及时指出:“世上并不只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好诗都是言简义丰、音韵和谐、字句铿锵的,是语言的精粹。

诗歌的好处,就是纯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现代白话文解释起来的就是,鸟儿轻轻唱,落在河洲上,美丽俏姑娘,青年好对象。

世上到处是清澈见底的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慢慢地,就长大了,童稚时期的垂髫小儿,终于长成了翩翩少年郎。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夏天,跟爸妈去湖边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乍起,梧叶飘黄,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地奔走,到了家,围着炉子烤火,外边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约会的时候,知道什么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恋爱的时候,知道什么是“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愁的时候,“伫倚危楼风细细。无言谁会凭栏意”。

乐的时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小的时候,“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大的时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成长过程中,记忆里的声音,对精神世界是有影响的。

诗歌的美好,长大后自然会懂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总被无情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小时候背的这些诗词,在当时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

可是,当有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种心情,你就会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亦或是——那个人。

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

记住了诗词,记住了景,也记住了情,也记住了根。

诗歌的美好,或许也只有等到长大后才能懂得。

但是,如果没有在年少时进行这样的文化积累和习惯养成,长大后再想领略这份美好,怕也只是一番难以描述、欲说还休的感慨。

《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离开冰火岛之前,义父谢逊曾逼迫他背下许多武功要诀,还说“虽然你现在不懂,但先记着,将来总会懂的。”

许多东西记下来,就是在心里生根。日后触景生情,总会懂的。

语言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课堂上,我一遍遍地讲解字义,领读课文,那些诗句的美感不知不觉中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背诗不是学习任务,而是源自我喜欢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照例默写、背诵。我翻开收到的默写本,上面工工整整写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聒碎乡音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句又一句,一行又一行。

华人华侨班的学生们很小就在海外生活,华人华侨的身份让他们寄希望于能够快速找到中华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而汉字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蕴含了独特的风骨和精神,那一双双写惯了书写英文字母的手,此时,我看到在笔尖前倾泻出点、横、撇、捺,一句又一句,一行又一行。

毫无疑问的满分。

我知道她们都背下来了,因为这是我要求的。那一刻,在我心里涌起的是满满的感动,她们完成汉语课的学习任务,她们跟着我读背,她们听着我的讲述、解释,绝大多数部分的原因是来自于我喜欢。

可是,记忆的意义,从某种角度来说,是用来遗忘的。

不等同于丢弃,而更近似于筛选,来自于自己本心的筛选。它引领你踏入一片海,你游过不会留下踪迹,张口喝到的都是苦咸,目及尽皆幽暗,呐喊听不到回声,甚至回首你也看不见来时路,辨不得此时身。

而就在此时,你终于有幸探得海底的一处富藏,埋在海底幽深险远的沟壑之间。不亲手拨开凶险的暗流,没有这一路你所历遇的光怪陆离,你不会看见甚至不会想得到——这世间尚有这样的惊心动魄,如此的伟大之美。

从中国诗词中发现语言的魅力

当我们的人生在遭遇挫败的时刻,想起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想起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我们面对着三千世界里的无数美景时,脑子里出现的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当我们遇见爱情的时候,脑海中回荡着的是“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当我们遇到倾慕之人的时候,不自觉地吟诵出口的是“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你看,透过汉语的学习,在语言的代代传承中,学到这些流转缠绵的句子,让我们知晓这世间尚有如此洁净细腻的感情,如此旷达开阔的心境,如此饱满丰沛的人生。

也许这就是关于背诵诗词、关于学习汉语的意义,或者说,是魅力。

汪方斐,2017年成为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志愿者,在任期间,担任华人华侨班的汉语综合课教师。

供稿、供图:汪方斐